【原题呈现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有位艺术家说,对待生活要“知足”,审视自己要“知不足”,读书治学要“不知足”,并将“知足,知不足,不知足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。
这则座右铭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?请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①角度自选,立意自定,题目自拟;②明确文体,不得写成诗歌;③不少于7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核心概念:材料中“知足”“知不足”“不知足”是关键概念。“知足”指对既有生活状态的满足与珍视;“知不足”是对自我局限的清醒认知;“不知足”是对知识探索的永恒追求。逻辑关系:从生活态度到自我认知再到学术追求,形成递进关系,暗示“知足”是精神根基,“知不足”是突破契机,“不知足”是发展动力。
写作思路
引言:可以引用相关名言或事例引出“知足,知不足,不知足”的话题,如“知足者富,强行者有志”,引出艺术家的座右铭,点明其引发的思考。正文知足:阐述知足在生活中的意义,如颜回“一箪食,一瓢饮”的安贫乐道,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”的诗意栖居,说明知足不是消极躺平,而是在物质极简中收获精神丰盈。知不足:分析知不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,如达芬奇晚年自省“我仍未理解自然的十分之一”,王阳明“破心中贼”的自我革命,强调知不足是成长的催化剂,能推动人类认知突破。不知足:探讨不知足在文明进步中的作用,如商鞅变法的革新锐气,张謇办实业的开拓精神,屠呦呦发现青蒿素,南仁东铸就“天眼”传奇,说明不知足是文明的推进器。结论:总结“知足,知不足,不知足”三者的关系,强调它们共同构建起动态平衡的人生哲学,让生命在进退取舍间找到永恒的支点,呼吁人们在生活中践行这三者,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华章。
【佳作展示】
知足·知不足·不知足:人生的三重境界
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,我们如同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船只,需要精准的罗盘来指引方向。有位艺术家以“知足,知不足,不知足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,这寥寥数语,恰似那熠熠生辉的罗盘,为我们揭示了对待生活、审视自我以及读书治学时应秉持的态度,引领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。
知足,是对生活的豁达与感恩,是心灵的栖息港湾。生活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,既有阳光明媚的坦途,也有风雨交加的坎坷。知足之人,能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美好,于细微之处感受幸福。他们不盲目攀比,不贪图无度的物质享受,而是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。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远离官场的喧嚣与纷争,回归田园的宁静与质朴,在简单的农耕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满足与安宁;苏轼一生坎坷,多次被贬,却能以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豁达心态笑对人生,在困境中品味生活的真谛。知足,并非安于现状、不思进取,而是以一颗平和的心,接纳生活的不完美,享受当下的每一刻,让心灵在喧嚣的世界中得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。
知不足,是对自我的清醒认知与反思,是成长的阶梯。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,只有客观地审视自己,正视自己的缺点和短处,才能不断进步。唐太宗李世民深知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”,他虚心纳谏,从谏如流,不断反思自己的治国之道,改正自己的错误,从而开创了“贞观之治”的盛世局面。知不足,是一种勇气,更是一种智慧。它让我们不骄傲自满,不固步自封,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,不断学习,不断提升自己,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。
不知足,是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,是前进的动力源泉。在读书治学的道路上,没有终点,只有不断前行的脚步。牛顿曾说:“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,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。”即便如此,他依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,在物理学领域不断深入研究,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不知足,让我们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,不局限于现有的知识,始终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它激励着我们不断挑战自我,突破极限,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,在学术的巅峰上攀登。
知足、知不足、不知足,这三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知足让我们拥有平和的心态,享受生活的美好;知不足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断自我完善;不知足让我们充满前进的动力,追求更高的目标。在人生的旅途中,我们应将这三者有机结合,以知足之心对待生活,以知不足之态审视自我,以不知足之志读书治学。如此,我们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让我们铭记“知足,知不足,不知足”这一人生座右铭,在知足中感受幸福,在知不足中成长进步,在不知足中追求卓越,向着光明的未来奋勇前行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正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